晚上好~
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個90后自費讀研的故事,其實2年攢9萬,并不難~
01
大家好,我是倩倩。
我考的是上海某所211學校的金融專碩研究生,兩年學費一共9萬。
有人會問,怎么這么貴?
做個對比吧,同專業同地區,上海交通大學的學費為18.8萬,上海財經大學是16萬。
突然有點慶幸自己考不上這兩所學校呢~(好吧,就是沒能力,狗頭保命)。
學費多少錢在之前就了解過,而我并不打算用家里的錢讀研。
90后的我總是有一種蜜汁自信,明明還要靠爹媽養,但總覺得9萬的學費,就是“灑灑水”而已啦~
不過事實證明,我確實是可以做到的~
下面就是費用來源的盤點:
1)大學的小金庫
大學生活過得很瀟灑,生活費很充足,加上學習還算不錯,四年的時間,拿了不少獎學金。
為了逼自己攢錢,就另外辦了一張銀行卡,專門存放獎學金。
大學四年,總共攢下了2萬多的小金庫。
2)國家助學貸款
研究生兩年辦了免息貸款,合計2.4萬,這部分錢也是畢業后我主要的負債原因。
3)爸媽的借款
第一年學費交的比較急,所以,還是靠爸媽資助了2萬。
4)研究生的獎學金和補貼
金融專碩的學費雖然真的很貴,但是各項補貼也是很豐厚的。
除了每月幾百塊的國家補貼,每年還有6000-12000元不等的獎學金,學習好的話,90%的同學都能拿到。
5)實習收入
讀研期間,在學校的國際處做兼職,打打雜,學外語的同時,還能掙個零花錢。
研究生第二年,每天通勤3個小時去實習,省吃儉用攢下來了3萬多。
這幾筆資金加起來,最少也有9萬多了,學費肯定是沒有問題的。
其實大部分研究生都是可以自己完成的。讀研的費用雖然比本科高很多,但是補貼也很豐厚,自己再吃吃苦,真的不會有太大壓力。
02
兩年的研究生過得很快,一轉眼,2020年的6月份,我就畢業了。
還完最后一年的學費后,兜里就剩了5000多塊錢。但一想到自己可以開始掙錢,又自信感爆棚了~
然而,沒多久,我就被付三押一的上海房租狠狠打了臉。摸了摸比臉還干凈的口袋,兩眼一酸,狼狽的向閨蜜借了6000塊應急資金。
就這樣,背負著2.4萬的學貸,和6000塊的負債。2020年7月份,開始了我人生中的第一份正式工作。
半年后,也攢到了一筆不少的費用。這個“攢”字可真的是耗費了我畢生絕技。
1)關閉各種可能負債的app
每個月看到花唄和信用卡賬單,小小的眼睛總是充滿大大的疑惑,怎么這個月又欠了這么多!
為了避免自己在負債的坑里,越陷越深,我打算在還完學貸之前,盡量不增加新負債。
2)就是省省省
這個絕技主要用在日常消費上,控制不必要的支出。
吃飯買單前先去大眾點評搜搜優惠券,每天一杯的奶茶也換成了公司的免費白開水,努力安慰自己,健康!
3) 收入歸類
每個月拿到工資后,立刻做個劃分。往支付寶和微信錢包里轉一部分,用來日常開銷。
剩下的錢立刻存起來,選擇性失憶,忘記自己還有這部分錢,時刻牢記自己是個負債的打工人!
4) 學著理財
因為自身是學金融的,每個月存起來的錢,都會學著去投資。不過對這部分資金,我卻犯了一個錯誤。
讀書的時候,短期炒股讓我嘗到了甜頭,所以不加思考的,就把幾個月后用來還學貸的錢,買了股票。
最后,浮躁的我,沒有意識到投資是門長期的功課,短短的幾個月的投資,并沒有什么收益,心情還總是雖著股市起起伏伏,得不償失。
憑借這幾門絕技,2020年12月底,我終于還清了貸款和借款,而兜里也只剩下了幾百塊錢。
03
有人可能會說,你這研究生過得太苦了,沒必要,家里既然有能力負擔學費,就應該利用起來,用更多的時間去充實自己的研究生學習。
這話是沒錯的。但并不應該去糾結,是不是「該」自己承擔研究生費用,因為更多的時候,不是該不該,而是我想不想的問題。
人終究是環境的產物,對待同一件事,每個人的選擇都可以不同,但每一種選擇背后的經歷都是一種資本。
所以這兩年自費的研究生經歷,更多時候是我的一種人生財富,其中的每一步都作數~
點擊下方卡片關注我們,
一起學習更多理財知識。
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:簡七讀財。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,不代表和訊網立場。投資者據此操作,風險請自擔。
【免責聲明】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,與和訊網無關。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、觀點判斷保持中立,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。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。
最新評論